编者按 杨希2018年获得了环球记忆大师、亚洲记忆大师、世界记忆大师三个荣誉称号,2019年又获得了“中华经典记忆大师”荣誉称号,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“大师专业户”! 她在竞技记忆和实用记忆两个领域都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,她的经验值得我们好好学习!
▲“记忆大师专业户”杨希在2019第五届最强大脑行业峰会上进行了精彩分享
01
各位伙伴大家好,我是来自福州的杨希,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些许训练的心得。 首先我是一名记忆爱好者,因为对记忆训练着迷,又偏好文字记忆,所以对经典记忆的热情远远超过了竞技训练。
大家也许觉得拿到大师奖杯很厉害,其实这只是兴趣,加上坚持训练的结果。
02
2016年,我参加了尚忆的师资班,接触了图像记忆法,第一次拿到诗词100首的教材。2017年,参加第一届经典记忆大赛,我背了第一本诗词↓↓↓
▲2017第一届中华经典记忆大赛上,杨希(左三)获得了成年组全场亚军。 2018年我在尚忆大师班训练,海洋老师给了我新印刷好的教材,我于是背了古文,考了四爻↓↓↓
▲2018第二届中华经典记忆大赛上,杨希(左二)通过了四爻认证。
2019年继续背海洋老师给的其他教材,考了第八本书↓↓↓
▲2019第三届中华经典记忆大赛上,中华经典记忆大师杨希(右二)与尚忆大脑教育创始人张海洋老师、特级记忆大师陈美云、世界记忆大师程建峰合影留念 我做了什么呢?其实就是老师给我什么书,我就背起来而已。那我的时间很多么?其实也并没有。 2018年,我在忙着准备世锦赛,我的竞技成绩并不十分稳定,还是要花大量时间在这上面。2019年,我在忙着教学,只能抽空背一背,但是日积月累,这样也是可以做到的。 我经常在想,海洋老师机构的事情那么多,不也一样每年参加比赛,每年都挑战成功新的经典么?
很多事情,看似永远不可能,但当你找对了方向,你会发现,原来我也可以。 就像几天前在广州参加的“不着调”讲师魅力培训,里面有一项“叠骰子”练习,我觉得我永远不可能做到吧,结果半小时完成了,突然之间自信心爆棚。 当然,这个突破的前提是,有好的方法、优秀的教练,然后刻意练习。
03
我想稍微说一说自己的训练之路。 背第一本诗词的时候,我初步接触了「画图记忆法」,觉得这个方法很好用。但是我懒,这本诗词有不少是小时候学过的,所以我也没怎么画图,而是直接在脑子里想,可能中间也有一些是死记硬背背会的。 第一本书,我大概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背熟的。这个速度,今天来看实在是很久,但是在当时来看,自己已经觉得很厉害了。 接着我趁热打铁,让我女儿尝试了一下画图,那时她三岁多也可以背,从一开始的短诗到后来的《琵琶行》都可以行得通。 在女儿身上实验成功后,我又开始教其他的学生。诗词第一本和第二本的难度差不多,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,这两本都不是大问题。
到这里,我知道有押韵的诗词可以画图,那更难的内容呢?这时海洋老师正好给了我一本新印好的《道德经》,我于是开始动笔画《道德经》的第一章。 第一次画这样的内容很是艰难,花了我半个多小时,但是事后看着图能大概背下来,第二天也还记得大部分。这时候我才体会到图像的魅力所在。 《道德经》用了一阵子背下来,一开始很慢,后来熟练了,速度越来越快,然后一整本背完了。但是这里仍然有问题,原因在于《道德经》的理解比诗词要难,不能直接望文生义。我为了求快,经常不求甚解,直接来背。 虽然也背下来了,但是却有两个隐患:
到这里,我发现欲速则不达,宁可一开始慢一点,但也一定要把意思理解对,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。
到了第三爻的古文,是我很重要的里程碑。 我背古文的时候,已经在大师班竞技训练了一段时间,这时候我发现,即使不画图,只是靠理解和在脑海中出图,背古文也比以前快多了,当然这指的是前20首比较短的篇章。 后面比较长的篇章,我一般会把关键词圈出来,容易的就直接背,稍难的就做些简单的笔记。 每天早中晚三次,去基地前一小时,中午吃完饭后,然后晚上训练完回宿舍后。我选择的是短期突破——集中一段时间快速攻破整本书,并在我自己的学生群上打卡,监督自己完成。 当我把最后一篇《尊经阁记》背下来以后,我觉得自己登上了一个新的阶梯,这下再回去看《长恨歌》、《道德经》都觉得不困难了。
古文学完了以后,我在张维老师的网络班上学习了思维导图,所以后面的《孙子兵法》、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我画导图比较多。 这时的我通常是先看原文、百度查释义,然后画导图,通常是一次性连续画好多篇章的导图,也不回顾,然后隔个几天再背。然后发现只要画过图的部分,就算隔了好久,看着导图复习一两遍,基本也就背下来了。 这下我更加肯定了原来的观点——慢一点比较快,宁可一开始在理解上多花些时间,也不要再犯以前的错误。
背《金刚经》的时候,又发现了新的困难,这次连理解都有难度,看了释义都不一定知道是什么意思。 于是我买了两本书,南怀瑾的《金刚经说什么》和蔡志忠的《漫画“金刚经”》,让自己能在更多体会后进行记忆。这里有不少内容我直接用关键词背的,中间能理清关系的部分用了导图。
04
当然,今年我也就走到这里而已,后面的《论语》和《孟子》难度更大了:
所以,经典记忆这条路没有终点,我们也只不过是在路上,跟上海洋老师的步子,每次设置一个小目标,每年跨上一个台阶,坚持下来,就会是不可思议的进步。 做大脑训练的人,自己有什么理由不训练呢? 最后,引用《中庸》里喜欢的一句话,和各位共勉:“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”
有一定记忆基础,并且对经典记忆感兴趣的伙伴,欢迎加入“经典记忆群”进行交流探讨。 【入群方法】添加 肖老师13288661311(微信、电话),并注明“经典记忆”,肖老师就会拉你进群。
戳原文,一起成为中华经典记忆大师~~
阅读原文
|